从激活到拥护

AIoT时代的AI赋能、产品主导型质量框架

AITC人工智能测试开发大会

聚焦多领域AI测试体系与RAG图谱技术革新

[张劼 / 美的集团 洗衣机事业部 智能质量经理]

核心论点:在AIoT时代,我们必须重新定义质量

现状鸿沟

工程质量(如缺陷数)≠ 用户感知的质量(糟糕的体验)。

全新定义

质量不再是“没有缺陷”,而是“价值的存在”。

衡量标准

质量必须与业务成果挂钩(激活率、留存率等)。

核心转变

QA必须从“技术为中心”转向“以人为本、产品价值为核心”。

第一部分:质量的第一道前线

掌控激活之旅

首次用户体验 (FUE) 是最关键的测试用例

它是产品价值的“生死时刻”,直接决定用户留存或产品退货。

案例研究:激活率提升25%

借鉴SaaS领域的Onboarding策略,通过个性化引导、清单式步骤优化完整旅程。

QA角色升级

从“缺陷发现者”到“业务风险的量化分析者”。

报告:“测试失败”

报告:“此问题将导致25%的激活失败率,造成X美元的潜在损失。”

第二部分:双环系统

从被动数据到预测性智能

内环

AI增强测试

在受控环境中,发现微小缺陷和潜在故障。

外环

AI驱动洞察

分析真实用户数据,理解客户实际使用方式。

外环发现的“未知未知”故障,被反馈给内环,训练和强化内部AI测试模型,实现持续进化

内环:AI驱动的异常检测

痛点

在重复性测试中,人类的疲劳和注意力衰减,容易遗漏预示早期故障的微小数据异常

解决方案

AI赋能的质量控制看板:用“健康”设备数据训练AI模型,让其学习“正常行为模式”,并自动标记偏差。

价值

将QA工程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,转变为专家监督员

实时数据流

异常

外环:构建客户的数字孪生 (DToC)

数据管道:DToC的养料

通过统一数据平台,整合来自多个来源的第一方数据,构建360度客户视图。

  • 设备遥测数据: 功能使用频率, 错误日志, 传感器读数。
  • 用户交互数据: App/Web点击流, 功能停留时间, 搜索查询。
  • 客户关系数据: CRM记录, 客户支持工单, 满意度调查(NPS)。
  • 交易与服务数据: 购买历史, 产品注册信息, 保修记录。

核心价值

  • 揭示“未知的未知”:发现隐藏故障模式,如 `高海拔` + `高负载` = `排水泵过早失效`。
  • 充当预发布模拟引擎:在数百万“虚拟客户”上测试更新,预测其影响。

如何构建模型:分层建模方法

DToC不是单一模型,而是一个多层次的模型系统,从描述到预测,再到模拟。

1. 描述层:用户分群 (Clustering)

使用无监督学习算法(如K-Means, DBSCAN)分析行为数据,将用户自动聚类成不同的、有意义的群体或“画像”。例如:“节能追求者”、“科技尝鲜者”、“基础功能使用者”。

2. 预测层:行为预测 (Prediction)

在用户分群的基础上,为每个群体训练监督学习模型(如梯度提升树, 神经网络)来预测未来行为。例如:预测特定群体的“客户流失概率”、“购买下一代产品的可能性”或“对新功能的使用频率”。

3. 模拟层:虚拟实验 (Simulation)

利用强化学习或基于主体的建模(Agent-Based Modeling),创建一个可交互的模拟环境。在这个环境中,可以测试不同策略(如“价格调整”、“App界面改版”、“新功能推送”)对不同“数字孪生”群体行为的影响,从而在发布前量化决策风险。

第三部分:AI运营蓝图

为智能质量构建工程基础

基础

借鉴汽车级的测试自动化

让设备“准备好被测试”,从“黑盒”变“白盒”。

引擎

GraphRAG用于根本原因分析

从“什么发生”到“为什么发生”,提供可操作的改进方向。

加速器

LLM驱动的测试用例生成

将洞察快速转化为可执行的自动化测试。

第四部分:统一框架与未来展望

统一的AIoT质量框架 (AI赋能版)

生态系统完整性

它是否可靠?

AI赋能:由内环AI异常检测加固,实现预测性维护。

以人为本的验证

它是否有用且有价值?

AI赋能:由外环DToC革命性扩展,在大规模真实数据中验证价值。

智能与信任

它是否智能且安全?

AI赋能:由AI运营蓝图赋予能力,深入理解AI决策并快速响应。

结论:QA的未来是产品领导力

从确保用户成功“激活”,到通过卓越质量赢得用户“拥护”。

向同仁的三点倡议:

1. 像产品经理一样思考:用业务影响的语言沟通。
2. 成为数据驱动的叙事者:用数据讲述用户的故事。
3. 引领变革:成为融合技术专长与用户深刻理解的领导者。

谢谢大家!

Q&A